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商会动态

【赣抚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教育讲座】六年影响一生——新中考高考背景下的教育理性与教育智慧


人物介绍】——裘志坚,抚州人,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

教育部高等教育师范类专业论证专家教育部“国培项目”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实践导师

广州市教育家培养项目首批培养对象

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广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教院兼职教授

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

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兼职教授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广州市基础教育“名校长”

广州市中学多批“卓越校长”培训班实践导师。

  今年是广东及部分省市实行3+1+2新高考模式和新中考的第一年,3+1+2新高考模式来临,对考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方向,对孩子们来说,也意味着他们已经从以往单纯的文理分科到现在可以有了更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职业规划而进行的选择。为了帮助更多的会员家长了解和掌握新的高考、中考新模式,新动向,商会近日邀请到了杰出乡贤、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裘志坚校长为广大会员和家属奉献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精彩讲座。

       以往的高考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弊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水平,国家这些年也在不断的探索、改革,从最开始的文理分科变成了后来江浙沪一带试行的3+3模式,在此基础上,广东等八省市推出了更加成熟合理的3+1+2的模式。所谓3+1+2模式,其实很简单,3就是语、数、外三大必考主科;1就是物理和历史两科二选一;2就是从生物、化学、地理、政治科目中四选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科目。之前的高考模式学生没有多少自主选择科目的权利,而新高考模式学生能够最大化的展现自己的天赋,选出适合自己的科目,这样既符合学生未来的道路发展,也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可谓是双赢。

   “3+1+2”模式较之“3+3”模式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在自然科学类专业、历史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地位。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新模式将高中学科和大学专业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强调高中学科的学习是为了给大学专业学习打基础,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上了大学就解放了”“到了大学随便玩”,这也要求我们提前铺好自己的学业路,基于对大学专业准确的认识更理性地选择相对应的学科,而不是盲目地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而学习,未来乃至可以把职业-专业-学科打通,将生涯意识贯彻人生始终。

      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栋梁之材。

广州今年实行的新中考,录取计分科目采用“4+4”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体育、道法、历史、物理、化学等8个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与现行中考政策相比,增加了历史科目,分值为90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基础性作用,加强与广东高考综合改革“3+1+2”模式的有效衔接。

改革后的录取计分科目满分为810分,与现行中考的总分值保持不变,但有一些科目具体分值有所变化。其中,体育提升至70分;语、数、英各科调整为120分;道法调整为90分;物理和化学不变,各100分(各含10分实验操作分)。

物理和化学、道法和历史科目考试实行“合考不合卷”。合考的两个学科安排在同一场次依次进行考试,试卷分开收发,两科考试中间安排15分钟时间收发试卷,期间考生原则上不得离开考场。

“新中考”下,学生要认真上好全部科目的每一节课,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学科思维的养成,善于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真实复杂的问题解决中。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都要加强阅读,提高信息处理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要关注社会生活、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将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对待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实验操作练习,勤动脑多动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裘校在讲座中提出了要特别重视孩子成长中的三个重要六年,一是0~6岁学前教育阶段,二是6~12岁小学阶段,三是13~18岁中学阶段,这三个六年几乎影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第一个六年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高峰期,家长要注意多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中国经典文化作品的阅读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这一阶段也是孩子空间思维开发的最佳时期,宜对孩子多进行艺术教育,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

第二个六年要培养孩子学会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这一阶段是小孩特长展现、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家长要注意发挥孩子的特长,让特长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要深入分析孩子的特性,挖掘孩子的特长,找到闪光点,让小孩在同伴面前树起信心。要学会采用“扬长避短”的办法,发挥孩子的特长,带动自己的不足从而让孩子达到全面发展。千万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强项而长时间地郁郁寡欢地补救自己的短处。

     第三个六年,13岁前后是孩子世界观逐渐形成期,是由“小孩”转变成“大人”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要发生一些改变。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努力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尝试自己作为“大人”的感觉,因此教师和父母的作用较以前大大减弱,而同伴的作用大大增强,教师和父母要注意让出空间给孩子,要让孩子选择良好的朋友。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制定太多的规则,要学会守望和等待。华师的刘良华教授认为:孩子长到13岁,整个“早期教育”差不多就已经完成,甚至可以认为,孩子到13岁,整个“教育”就已经完成了。如果孩子成长顺利,13岁之后孩子不需要再接受父母的教育,他自己会往前走,父母只需站在孩子的后面,看着孩子走向远方。对于那些在13岁前后还没有形成自理生活习惯和自学习惯的孩子来说,他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治疗”。

     在讲座的最后,与会人员还结合自身的问题与裘校展开了互动交流,裘校也是耐心细致的作了详细的解答。



     商会常务副会长周腾华、黎凯,副会长周慧珍、潘娟、缪乐民,秘书长姜美玲,副秘书长何江,以及会员、家属共约60多人参加本次讲座。